餐飲行業規模會在經濟復興后不斷擴大,再有,餐飲產業數字化越來越明顯,產業鏈的協同配合將越來越高效;最后,資本的介入將進一步加強行業發展。
以下幾點會給餐飲人帶來新機遇,但同時也意味著無法順應時代潮流的餐飲品牌或門店會走向消亡。
1
生態趨勢漸顯,多元化發展
近年來餐飲上下游企業調整專注于單一領域的發展思路,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,我國餐飲產業顯現出生態化趨勢。獨角獸型的生態型集團陸續出現,橫向往多品牌的發展,縱向具備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。
2
數字化轉型,精細化運營
后疫情時代,數字化增長將成為餐飲企業和其他品牌競爭的重要壁壘。在消費端,疫情的影響已經使消費觀念、習慣、行為等發生變化,越來越多的企業依托數字化工具和手段,提供線上、線下多場景融合的產品與服務;在產業端,勇于探索的先行品牌正在構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新的觸達、交互、服務和履約模式,引導渠道、伙伴、終端共同梳理新的生意模式,提升全程效率和用戶體驗。
在任何行業,數字化都是大勢所趨,未來餐飲業將進入數字化高速發展階段,餐飲門店在優化菜品,保證品質的基礎上,也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貼近行業趨勢,比如建立自己的自媒體窗口,打造抖音號、微信公眾號、微信群等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;同時,在門店服務上,從消費者點餐到用餐再到結賬,都可以接入智能化系統,讓消費體驗更加便捷。
上述幾個方向都是餐飲門店運營中的小事,個體餐飲人如果始終囿于自己的局限認知之中,必將被行業給淘汰。
3
資本加碼,細分品類涌現
隨著餐飲行業標準化、規模化程度的逐步提高,企業數字化滲透率不斷增強。在此背景下,資本對餐飲產業持續看漲,越來越多企業收到了資本拋來的橄欖枝。據紅餐大數據,2021年至2022年的一年半時間內,共有450余起餐飲相關的融資事件中,供應鏈、餐飲服務商、調味品、植物基、物流配送的融資事件共計占比43.4%,單次融資金額最高達8億美元。
這就要求所有的餐飲人具備管理思維和大局思維,當然,這對于大型餐企來說更加簡單,但小門店也要改掉以往賣一頓飯賺一頓錢的想法,從小處入手,讓門店運營更加規范化。
以上3點,是未來一年中國餐飲大行業的趨勢,在這一趨勢下,可能很多個體餐飲人覺得自己再也沒有發展的機會了,畢竟資本看不上你,自己的資金也有限,那么普通餐飲門店真的一點機會也沒了嗎?
其實不然。無論餐飲行業如何朝“高端”發展,它最終本質都將回歸到“吃”這件事上。那么,只要消費者要吃,小店照樣有機會成為翹楚。
只是這條路,相較于連鎖餐企會難一些,既然如此,與其與之相爭,不如做好自己,從選址到菜單,從服務到品質,一步一個腳印,精細打磨,成為顧客認可的門店。